打印

文人百年 二十世纪上半叶篇 - 巴金

0

文人百年 二十世纪上半叶篇 - 巴金

[国产][《文人百年——二十世纪上半叶篇》][巴金][rmvb][230M]

文坛巨匠,他们的思想、文字留芳千古,然而,很少有人关注他们的创作来源于他们的不同的经历,来源于他们的别样的感受。本片节选了20世纪初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人,将他们传奇的一生进行久远的回溯与充分的展现。

在这里,您将跟同我们一起寻找他们当年的行踪,捕捉他们那一时期激烈的内心活动。另外,您还将发现百年前的中国具有想象之外的另一种风貌。

3.巴金

巴金,1904年出生于四川成都的地主大家庭里,原名李尧棠,从1987年起,巴金得到了来自国内外的各种殊荣,意大利、法国、美国和香港都把文学的最高荣誉授予了巴金。然而,这位文坛世纪老人一生的经历比他的文学作品更富有传奇性。

巴金15岁给陈独秀写信,19岁出版《民众半月刊》,以《激情三部曲》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坛的地位,其中第一部《家》是以自己的家族背景所写的。他曾非常崇拜无政府主义理论家克鲁泡特金,早年去法国留学时还曾与两个被判处死刑的无政府主义者通信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巴金曾经担任中国文联副主席,中国作家协会主席,并且主编了文艺月报《收获》、《上海文学》等文学期刊。他晚年所写的《随想录》无论是思想性还是历史性都早已超出了文学本身的意义。

1987年11月,北京图书馆举办了一个巴金文学创作六十年的展览,当时已经很少出门的女作家冰心坐着轮椅也参观了这个展览,在展览会上冰心说了这样一句话,巴金就像是一个热水瓶,外边冷,里边热。他忧郁的时候,正是他很自然的时候,而巴金痛苦的时候,也正是他最快乐的时候。冰心的这个比喻概括了巴金一生的精神状态。巴金这样说过,我写作是因为我内心的激情在不断地燃烧,如果不写,我将无法得到安宁。

在中国现代作家中,巴金是受西方影响较深的一位……刚到巴黎时,巴金曾有过一段孤寂的时日,他常常一个人默默地行走在宽畅的街道上,他的心好像被关闭了,到处是无形的墙壁,巴黎圣母院传来的钟声,在他听来是一种悲鸣。夜里,当孤独感引出深深的乡愁,他就取出信纸,向远方的亲人倾诉他的心声。他漫无目的地走着,来到了卢梭的铜像脚下,巴金抬头仰望着这个屹立的巨人,悄悄地说了许多话。

很多老年人都应该是一个,非常安稳的,求太平的这样生活,可是巴老以身作则,把自己放到一个灵魂拷问所里去拷问。巴金晚年的灵魂,好像人格有了巨大分裂以后,重新弥合了。弥合以后,即使有完整的东西,中间又有一个裂痕,这裂痕是无法弥合起来的,但是形象是弥合起来了,这就显得特别悲壮感人。

他要写作起来,好像是有魂灵附身一样,他一写下去就一发不可收拾,有千言万语要倾诉,他能够抓住所谓时代的命脉,鼓舞了或是诉说了,一代革命青年的他们的心声,在这点我想是,巴金的最重要的贡献。

我得奖受之有愧,我写作六十年的成绩并不大,但是目前最重要的是,我写字也困难,行动也不方便,身体也不好,精力也不够,所以写东西恐怕不会很多,最重要的一点,我就是最后要用行动来证明,我所写的、所说的这一生,到底我是真是假。——巴金



[ 本帖最后由 bbs12345 于 2016-9-7 18:32 编辑 ]
附件: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
本帖最近评分记录
  • xing369 金币 +10 发帖辛苦啦! 2009-5-11 22:32

TOP

当前时区 GMT+8, 现在时间是 2024-9-20 07:43